5月21日,本會於會址舉辦「檢視澳門工業  多元融入灣區」座談會,是次活動由歷史學家兼本會常務理事黃錦泉作為主持,邀請多名澳門工業家分享近六十年來澳門工業的發展歷程,亦邀請了青年商會及企業代表為澳門工業的前景與出路提出建議。

 55

5月21日,本會於會址舉辦「檢視澳門工業  多元融入灣區」座談會,是次活動由歷史學家兼本會常務理事黃錦泉作為主持,邀請多名澳門工業家分享近六十年來澳門工業的發展歷程,亦邀請了青年商會及企業代表為澳門工業的前景與出路提出建議。

副理事長王世民感謝各位與會者對是次活動的支持,作為本會慶祝成立60周年的活動之一,希望能透過活動讓與會者介紹澳門近代的工業發展歷程與轉變,分享企業的成功經驗,並從中思考澳門工業未來的發展路向,以及為澳門企業融入灣區、把握機遇參與灣區發展提供意見。

座談會上,分別由利源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鄧君明、華洋傢俬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國基、澳門水泥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李時泰及澳門咀香園餅家董事總經理黃若禮,簡述了製衣業、傢俬業、水泥製造業及手信食品業在澳的發展歷程及經營理念。會上探討了從成衣配額制度的取消、內地改革開放、香港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的爆發及澳門賭權開放等事件對澳門製造業的影響,有關行業如果配合當時社會經濟的轉變,讓與會者能透過企業的發展更深入認識澳門工業的發展歷程。

隨後由澳門青年孵化中心行政總裁林家偉、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聯絡部部長羅傑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青年協會副會長陳仲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李居明、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2019年會長葉朝輝、種遠科研食品廠行政總監蔡健華、本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黃添福、馮文滔及委員黃與飛代表發言,共同探討澳門工業的前景與出路。各代表就初創、食品、成衣服裝、餐飲、保健藥品、珠寶、金融等行業發表意見。目前製造業已開始從勞工密集的模式逐步轉向自動化生產,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信息化技術等完善生產線,建議企業也可與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澳門的大學合作,做到「產、學、研」結合。澳門工業未來適合發展食品工業、製藥業等高增值產業,並善用澳門產品安全及高品質的形象,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與,將產品打入內地市場。企業亦應重視在管理及科研方面的人材培訓,除鼓勵澳門人走進大灣區外,亦應吸引灣區優材來澳。有代表反映澳門工業大廈老舊、廠房電力及周邊環境配套讓企業難以擴充及升級等問題,需要增加新工業用地及優化CEPA政策等。

出席是次座談會的還有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主管鄭鴻軒;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2018年會長羅頌輝、2019副會長陳宇軒先生;本會長崔煜林,副理事長劉鳳玲、何漢輝;常務理事郭張蘇珊、阮燕珍、盧寶蘭、李景祥、周霓、何兆明、崔浩甄、馮嘉林、徐家穎;理事吳家惠、彭瑾貞及眾多會員企業代表等。